雷占荣 左可明 陈 沛 岳 勇
(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4)
内容提要: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着目标定位高、时代特色不明显、注重师德建设目标的整体划一性以及教师中的育人意识、师表意识淡化等问题。并认为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高等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到位,即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教育活动不到位和理念不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高等学校担负着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重任。高校能否担当起如此重任,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还取决于教师的师德建设状况。所以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很快,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这支队伍的主流。但是也应该看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教师中存在着师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1)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我们的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这就从本质上要求教师必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有些教师却不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我们对西安某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有5%的教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未关注过。有的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认同社会主义“趋同论”,赞成共产主义“渺茫论”。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公开散布错误的言论,有损于社会主义大学教师的形象。(2)育人意识淡化。教书和育人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求实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漠不关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4%的教师只关心大学生的学习,不关心大学生的思想。还有1.4%的教师既不关心学生的学习,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育人意识淡化。(3)师表意识弱化。教师应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然而在高校中,有些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自由散漫,接听手机,有的甚至随意旷课、调课、卖课。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仪表不整,举止不雅;还有的教师治学不严,送“感情分”、“礼物分”,甚至有意泄露考题。(4)敬业精神不强、急功近利心切。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地看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重视科研、轻视教学。有的拜金主义严重,热衷于第二职业,无心钻研教学,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使用的一本教案。还有的缺乏求实的科学精神,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严重地败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2、师德建设定位太高,过度重视目标的整体划一性。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目标定位太高,过度重视目标的整体划一性,即用一个标准、一种规范去要求所有教师,忽视了大学教师在师德上存在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层”制宜。事实上,教师的职业道德无论在教育境界层次、教育理解层次,还是在从业态度层次以及爱生层次上都不可能是完全整齐划一的。如果我们在师德建设上过分地追求整体的划一性,就会脱离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思想实际,分层次逐步推进。比如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首先做一名好公民;爱学生,必须首先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岗敬业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岗位意识等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师德建设才可能进一步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3、师德建设的时代特色不明显,创新度不够。师德建设是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而上层建筑又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虽然我们已经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但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工作模式,仍然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创新度不够。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与时代不合节拍,几十年一贯制,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有些方面甚至还没有走出一千多年前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境界。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过于理想化,期望值过高,超越了高校教师思想的实际承受水平。
二、原因分析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首先是高校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就是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轻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其次是高校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多数教师认为只有业务过硬才是真本事。所以在教师中也存在着重智育、轻道德,重学历、轻素质的现象。再次是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评优方面,出现了对人才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上的偏差,重业务、轻思想品德,重科研、轻教学。
2、管理不到位。首先在师德建设方面机构不健全。多数高校没有师德建设工作机构,主管部门不够明确。有的甚至没有明确主管的校领导,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其次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作为国家没有一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规范。高校的师德建设制度也不健全,有的甚至连一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没有。有的学校虽然有规范,但其内容笼统、抽象、千篇一律,缺乏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差。至于师德建设的工作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更是不配套,使师德建设无章可依。再次是管理不规范,未建立起师德建设的网络体系,重提倡、轻管理,重宣传、轻效果,靠一般性号召,靠教师的自觉性,工作的推进带有突击性,随意性强,缺乏经常性和持续性。
3、师德教育活动不到位。一是各高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教育活动少。根据我们对某大学教师的调查,62.8%的教师很少参加师德及“三育人”方面的报告会、交流会、研讨会;19.4%的教师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而经常参加的只占17.8%。二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有的高校虽然开展了相关内容的活动,但内容单调、空洞,形式单一,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创新度不够,缺乏吸引力,教师感到枯燥乏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发挥师德先进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够。不重视对师德建设及“三育人”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宣传和表彰。学校在人才的晋级和使用上,看重教学、科研的成果,轻视师德方面的荣誉称号,部分教师也认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成果是真的,在师德建设方面的成果是软的,含金量低。在高校内部没有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某大学21.8%的教师对自己是否愿意被评为师德及三育人先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4%的人明确回答“不愿意”。
4、师德建设的理念不到位。师德建设也要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理念也要不断地提升。现阶段高校师德建设的理念还比较陈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全面地体现。在学生层面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没有建立起来,教师还做不到因材施教,也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不少高校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在教师层面上,主体的要求是教师要无私奉献,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蜡烛论”,要求教师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讲教师无私奉献的多,讲培养发展的少;对教师管理限制的多,关心照顾得少;就连教师们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比如某大学有4.2%的教师认为师德标兵应该是心中只有学生;38%的人认为师德标兵应该既关心学生也关心老师;56%的人认为师德标兵在关心学生和老师的同时也要关心自己。可见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师德标兵只能关心别人,不应该关心自己。其实教师不仅应该关心别人,而且也应该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蜡烛论”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其局限性,“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涵盖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全部内容。
三、对策建议
1、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高校的永恒主题,应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它,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如《三育人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守则》、《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三育人及师德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和表彰办法》、《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使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不断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和组织,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网络体系,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准确判定、衡量师德水平和师德建设的效绩,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的评价,研究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考核制度,重视评估考核的结果使用。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能参与评奖、晋升职称,严重者将取消教师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保障。第四是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师德和“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开展师德建设方面的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宣传在师德建设和“三育人”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唱响主旋律,弘扬崇尚进取的奋斗精神,充满激情的创新风格,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这是构建师德建设的舆论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以人为本是新时代师德建设理念的崭新提升,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归到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其价值取向体现了关怀、发展学生为本和关怀、发展教师为本的“人”本原则,前者包含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后者体现着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和终身发展。那么,在具体工作中,不仅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关心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充实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教师既要“照亮别人”,也不能“毁灭自己”,这就是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理念。另外,在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要面向基层、面向教师,为教师在教学、科研等环节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实际行动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3、创建优良的师德建设环境。首先要构建全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周围的职业道德环境相协调。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必须与全校师生员工道德建设同步推进。我们在某大学的调查中发现,81.4%的教师对管理干部的职业道德不满意,40.7%的教师认为学校官僚主义严重。所以,高校在开展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狠抓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建设,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作为干部的行为准则。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全校师生员工的表率和榜样。后勤、图书馆等窗口单位,要制定各种岗位责任制,在职工中开展“承诺服务”、“挂牌服务”、“微笑服务”等活动。在大学生中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做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学校全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 促进师德建设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创建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高校是学术的殿堂,而学术又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术文化是整个文化的精髓。列宁曾经说:“真理倒退半步,就会变成谬误”。但是,在高校也存在着学术造假的现象。据我们对某大学的调查,23.7%的教师认为学术造假在学校中普遍存在,69.7%的认为局部存在,只有6.8%的教师认为在学校不存在学术造假现象。所以创建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对促进高校师德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靠制度来约束人,违反学术道德的要严加惩处,决不手软。二是要调整有关的政策,在人才的培养、考核以及使用上,注重文章和著作的质量,淡化数量。对科研成果的考核,不追求短期效益。三是要搭建学术文化的建设平台,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来学校做学术交流,组建各种学术社团,举办各种论坛、讲座、学术研讨,办好学术刊物,鼓励学术辩论,大力弘扬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学风,积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4、坚持先进性导向与师德底线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高校应站在社会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上,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高校教师是高知识结构的群体,他们扮演的是“社会的代言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领路人”的角色,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一定要提倡先进行性导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典型和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状况,在坚持师德建设先进性导向的同时,还要坚持师德建设的底线原则。所谓师德建设的底线原则,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职业行为。对教师师德的考核评价,要注意实效性,特别是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的内容,一定要坚持底线原则,把提倡的和必须做到的区别开来,促进师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5、大力开展师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一是高校的各级组织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文化活动。比如,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开展讲课竞赛、教学观摩,实行教师定点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组织教学检查与评比,组织各种师德研讨会、报告会和演讲会,开展师德主题征文竞赛和主题论坛,开展师德先进个人与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评比我最尊敬的老师”的活动,大力表彰在教书育人和师德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把师德教育与典型示范结合起来。二是广大教师也要自觉地参加师德建设的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高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在育人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把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结语:高校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榜样,也是社会公众的榜样。高校的师德建设不仅是高等学校全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师德建设对公民的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所以高校的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提升师德建设的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新举措,找出新对策,不断地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出现的新的问题,保证师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邮箱:ghbgs@chd.edu.cn
电话:029-82334051
地址:陕西-西安-南二环中段-
CopyRight © 2021By.长安大学工会
技术支持:数码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