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强同志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环境工程系主任,自1989年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我校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 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先进事迹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学科发展努力工作
赵剑强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并能实践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环境工程学科是我校“211工程”实施计划中作为重点建设的新学科。赵剑强同志担任环境工程系主任, 认真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积极进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研究及课程体系改革,与环境工程系全体教师一道努力奋斗、艰苦探索,从环境工程专业1998年本科生招生至今,顺利完成了三届毕业生的教学及培养任务,在实践中积累下了完成该专业各年级专业课教学及相关实践环节的经验,使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在创办我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过程中, 面临着起步阶段工作头绪多, 事情繁嗦, 诸如教材筛选、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教学实验设备的购置等许多问题都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调查研究,赵剑强同志与全系老师一道能兢兢业业地对待这些工作,并积极地向全国著名高校同类学科的老师请教,走访了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纺织学院、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高等院校,收集了大量的环境工程学科相关教学资料,经过多次反复讨论研究, 结合交通行业特点,编制出适宜交通环保特点的教学计划,顺利通过交通部的审批,98年开始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招生。
在至今为期6年间的环境工程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承担的教研课题“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使教学方案逐年等到改进。从98年招生至今,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专业课及实践环节都已经过三届以上的教学实践。实践效果表明,制定出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行业特色(交通环保类课程的设置)、工科特色(实践环节的加强)及时代特色(双语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的采用)。在教学实践与改革的过程中,撰写发表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等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学术论文,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提高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合理性,主持的教研课题“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及参与的教研课题“环境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研究”获2003年长安大学教学成果奖。在2002年度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中负责编写“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报表”,该学科点在学院领导的关怀和努力下,获得申报成功。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在与全系老师一道积极进行环境工程学科建设的同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有用人才。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2002年环境工程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双选会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名列全校倒数第一,面临严峻的就业状况,必须改革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在校领导的亲自关怀和督促下,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重了水方向的课程,将原先的环境工程以水、大气、噪声、固废多方向等程度培养模式调整成以水为重点兼顾其他方向的培养模式,并加强课程设计、实验课等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本科生就业方面,发挥环境工程系老师科研项目多、社会联系广的优势,帮助学生联系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多方面的努力,2003届毕业生28人考研率达到64%,2004届毕业生79人考研率达到44%;200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一些学生还考上了清华、同济、天津大学、西安交大等名牌院校的研究生,全系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
在本科教学中,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教学改革的精神,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试点工作,承担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选修课(交通环境工程概论)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先后承担了“交通环境工程概论”、“给排水管道系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本科教学任务,并于2003年被评为“长安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编写出版《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人民交通出版社)用于研究生教学,并于2004年获长安大学教材优秀奖。
3.注重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有用人才
在研究生培养中,从98年成为硕士生导师,至今已连续招生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届7人,目前指导11人。在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中,能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努力以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教学环节中, 承担了“交通环保导论”,“环境工程学”及“水污染控制技术进展”等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针对课程的特点,认真备课,认真讲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工程实际范例的演示和讲解,并结合科研工作,讲授学科前沿动态,增大知识面,拓宽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平均每个研究生都会得到参与3~5个实际科研课题锻炼的机会,这些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大量有用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研究生毕业论文及实验的指导工作中,能经常和学生在一起进行实验操作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耐心仔细地进行指导;对研究生提交的毕业论文,能逐字逐句地阅读、批改,努力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有用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已毕业的7人中,一人在德国读博士,一人在中科院生态所读博士,一人在天大读博士,一人在高校工作,三人在北京及上海的交通行业研究所工作。培养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于2001年去上海船舶研究所工作,在第一年就承担起世界银行贷款重大工程项目,在第二年已成为项目经理;2003年去北京公路所工作的研究生一年后已成为项目负责人。研究生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使得用人单位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非常欢迎,在随后的年份里继续向我校索要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与在校期间加强实践环节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4.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努力为科技进步做贡献
赵剑强同志能积极承接科研课题,近五年来主持或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五项,其中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一项,交通部及建设部课题各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主持完成其他科研课题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项,厅局级二项。在学术研究方面,对本学科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不断创新,至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修正了美国联邦公路局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线源扩散模式的探讨”一文在高斯线源模型的基础上推导提出了公路线源小角度汽车尾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填补了公路线源与风向成小角度时汽车尾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型的空白;“半连续试验的特性分析” 一文推导提出了废水生物处理半连续试验非稳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预测数学模型,为分析半连续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的非稳态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表的“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特性及排污规律”等路面径流方面的系列论文为我国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路面径流污染源强的基础资料,并被我国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普遍采用。编写出版《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与控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专著一部,这是我国至今在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著。在科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被同行认可并多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