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通讯首页 - 协会通讯
独异的新乡土画卷:读黄建国小说集《谁先看见村庄》
发布者:工会  发布时间:2005-09-28  浏览次数: 3552

作 者:雷  达

    尽管 2003 年黄建国获得了首届中国小小说麻雀奖”  那是包括王蒙、冯?K才,林斤澜人在内的仅有十个人奖 。 有人称这个奖当今中国十大“小小说家”奖,但我仍然要说,建国是个尚未被文坛完全认知的作家。

    黄建国不只写小小,更多的还是写短篇甚小中篇小说。在我看,他是一位特别擅长运用短篇这种文体来思索生活、言说生活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当今文坛并不多见。他深具潜质,有着与众不同的捕捉有趣人物和有趣细节的能力,他的语言看似平易,并不刻意经营,却能粘住人,一下子就逗起你的好奇心,引诱看往下看,且不时发笑。得更具体一些,我觉黄建国一些写得好的小说,是有意味,有趣味,而且有韵味的。他的有些小说切人角度让人想起契河夫式的敏锐,带着好奇,揶揄,还有温厚的同情。他笔下的故事往往是我们想象不到,或不甚留意的,但那后面总有合乎逻辑的人性的揭示。他讲起故事来好像一点不费劲,却含蓄、自然,不落俗套,包括有时形容几笔乡村的白天和黑夜,也显得别致。

    黄建国的小说主要写陕西关中平原的当下乡村。我们不是一直在感慨,直面当今农村生活的作品太少了吗?觉得从物质上看,现代化正在不断打破城乡的界限.但在精神上,这些年我们离农民似乎越来越远了,甚至很不了解留在乡下的他们究竟在希冀些什么,苦恼些什么。近年小说的重心向都市转移的速度也确实很快。仅就这个意义而言,黄建国的小说也是很难得的。当然,小说的功用主要不在传达信息,不在说事,它应该在表现人的灵魂状态,人心的变异,大而至于集体无意识方面扬其所长。而黄建国提供给我们的,正是一些属于文学独有的空间。这也是我对他的作品比较喜欢的原因。

  黄建国力图在简约的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中,去抵达人性的深层.揭出平淡背后的沉重.固执,愚昧,荒诞等无可名状的内蕴。他的许多作品都发生在一个叫“梅庄”的地方。梅庄显然是他假定的一个有自己个性和历史的乡村,一个西部农村的缩影.一个意象群。

  发生在梅庄的故事牵引出了一个个乡间人物,展开了一出出几乎无事的活剧,打开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这个世界不算大,但新鲜。比如 《 梅庄的某一个夜晚 》 便是一篇耐看,容量大,甚至能带来某种震撼的作品。作者把他的很多观察和深思都放进这一个夜晚了。这个晚上,村民委员会主任对那个从南方回来的“拎了一大兜子钱”的女孩居然敢不朝拜他而大为光火,连牌都打不下去了,视为对他威严的挑衅,非要立即炮制一个“红头文件”整整这个“三陪女”不可;这个晚上,一个因办厂而阔起来的农村青年,完全模仿“花碟”里的样子寻求刺激,发泄性欲,遭到妻子严拒后恼羞成怒,扬长而去;这个晚上,一对老夫妻意外地获得女儿的一笔款子,不知该藏到哪里,他们忽而想当地主,雇几个长工。忽而想放账,收驴打滚的利息;这个晚上,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他父亲因平时爱听广播、看报纸.发现大官们有不少都是学“机械制造”的,于是在狂喜之余,将儿子的录取通知书上的专业改了,致使通知书报废 … … 在这一切进行当中,始终穿插着张老汉吼秦腔的声音,好像旧戏里的过门,又像在提醒我们:这片乡土,无论怎样变化,都有一条粗长的老根在。这篇小说显得过渡自然,结构浑然,并无生硬拼贴的痕迹,其中包含着作者深切的思考。在这里,古老的戏文与今天发生的故事貌似天差地远,其实具有同一性。这里的人们对于权势,金钱,色欲,声名的态度,既有新花样,又几乎什么也没变。作品写杨麦花因不能满足丈夫张百胜的畸形的性要求而遭抛弃,被“闪到半空中了”。其实,这里所有的人都有种悬空感,无着落感。灵与肉在激烈交战,人性被人欲摆布得无能为力,某些传统的东西正发出崩塌之声。所以,黄建国的小说表面上很平静,很小,内里却涌动着大时代里农民精神裂变的紧张感 。 写出一般被认为变化甚微的当今农村的道德伦理变迁的现象。

  黄建国是个很懂得“趣味”妙用的作家。不管写什么.他首先追求有趣.设置有趣的悬念,营造有趣的细节,最好能写到让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 较劲 》 《 打赌 》 《 胡蛋和一个城市的幽默 》 《 陌生人到梅庄 》 《 什么人藏在房庵里 》 和 《 从梅庄到保当村 》 诸篇,各有妙处。比如 《 打赌 》 ,写穷汉梅康社故意不理睬有钱的张百胜,背过身不打招呼,“心想你有钱你有钱去,我又不借你一分一文”。但真打起赌来,有便宜可占,又“呲牙而笑”,刻划某种农民性入木三分。 《 较劲 》 是近乎荒诞和闹剧化的作品。韩保库和马堂为一件捕风捉影的事儿闹得不可开交,双方展开了无穷的纠缠。先是韩纠缠马,后来是马纠缠韩,两人无祸得福,因福肇祸的事儿闹个没完。作者究竟想写什么?我以为是写人跟人的较劲,往往是一种无谓的能量消耗,是人性的弱点、误区和盲点,但人却总是难以摆脱这个怪圈。这种死缠烂打,一根筋,是否带有某种地域性,或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值得研究。

  我认为,黄建国的小说,在奇异和荒诞的后面藏着对农民温厚的理解。在 《 胡蛋和一个城市的幽默 》 里,进城的胡蛋与两个刚愎自用的警察对话就很妙,警察认为胡蛋不是逃犯准是嫖客,结果什么也不是,全篇都是对话.却“对”不起来,各说各话,表现出城乡之间很深的隔阂,有很强的隐喻性。 《 教育诗 》 爽挚动人,内蕴颇深,通篇是爷爷和孙子的对话,最平常的叮嘱,把人性咏叹,无限遗憾寄寓其中,轻松中见沉重,微笑中含眼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语言感觉。

邮箱:ghbgs@chd.edu.cn

电话:029-82334051

地址:陕西-西安-南二环中段-

CopyRight © 2021By.长安大学工会

技术支持:数码人科技